压缩空气系统雨季积水怎么办?你是不是在为, 雨季来临后压缩空气系统的水分问题怎么解决? 怎么 应对设备腐蚀、磨损加快的情况? 如何 降低管道堵塞、故障停机的概率? 怎样 保障生产连续性? 而烦恼? 那么......

你是不是在为,雨季来临后压缩空气系统的水分问题怎么解决?
怎么应对设备腐蚀、磨损加快的情况?
如何降低管道堵塞、故障停机的概率?
怎样保障生产连续性?
而烦恼?
那么今天给大家分享相关的经验和知识!
也是融合了专业见解和实战经验数据,归纳总结出来的应对之法。
PART.01
雨季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,压缩空气系统各关键部位(储气罐、管道低点、冷干机等)的积水速度远快于平时。若排水装置效率不足或失效,水分会迅速积累,引发设备腐蚀、管道堵塞等问题。
做法:
在储气罐底部、水平管道最低点、冷干机出水口等核心位置,优先选用智能型自动排水器(具备液位感应 + 定时双重触发功能),替代传统手动阀或简易自动排水器,减少人工干预失误;
每日班前、班中、班后三次检查排水器工作状态,通过听排水声、观察排水口是否有持续滴水(非故障性),判断是否存在堵塞或卡滞;
备用 2-3 个同型号排水器,发现故障立即更换,避免积水过夜。
PART.02
雨季排水装置的工作负荷是日常的 3-5 倍,阀门阀芯、管道接口等部件更易因杂质(雨水带入的灰尘、系统内锈蚀物)附着而失效。一旦排水装置故障,积水会在 4-6 小时内达到危害阈值。
做法:
制定 “雨季专项维护清单”,每日清理排水阀滤网(尤其在工业区或粉尘较多的环境),用高压气枪吹扫内部杂质;
每周拆解排水器阀芯,检查密封胶圈是否老化(雨季湿度高,胶圈易受潮膨胀或开裂),更换耐潮湿的丁腈橡胶密封圈;
每月对排水管道进行压力测试,确保管径适配(雨季排水量增加,避免因管道过细导致排水不畅)。
PART.03
雨季环境温度波动大(白天气温高、夜间骤降),压缩空气露点若控制不当,极易在管道内二次冷凝。例如,食品行业若露点高于 5℃,可能导致产品包装内出现水雾,引发变质风险。
做法:
将冷干机设定温度下调 1-2℃(如从常规 8℃降至 6℃),确保压缩空气露点稳定在 2-5℃;
吸干机增加再生频次,从每日 1 次改为每日 2 次(雨季吸附剂吸水量饱和更快);并定期检测出口露点(使用便携式露点仪,每日上午 10 点、下午 3 点各测 1 次);
在干燥机进气口加装前置过滤器,拦截雨季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液态水,减轻干燥设备负荷。
PART.04
雨季管道内外温差大,尤其是室外管道或车间角落的管道,易形成 “冷凝水聚集区”。这些隐蔽部位的积水不仅加速管道腐蚀,还可能在设备启动时瞬间涌入用气点,污染产品。
做法:
对长度超过 10 米的水平管道,增加 0.5% 的坡度(常规为 0.3%),并在每 5 米处增设一个临时排水口(雨季专用,用堵头密封,每周打开排水 1 次);
巡检时重点触摸管道外壁,若发现 “出汗”(结露)现象,立即用保温棉包裹该段管道,减少环境温度对管内空气的影响;
每月用内窥镜检查管道弯头、阀门连接处,清除可能形成的水垢或粘性杂质(水分与杂质混合产物)。
PART.05
雨季空气中的水分不仅存在于系统内部,还会附着在设备外表面(如储气罐外壁、管道接口处),加速外部锈蚀;而系统内部的水分则会加剧金属部件的电化学腐蚀,导致设备寿命缩短 30% 以上。
做法:
对储气罐、干燥机外壳等外露金属部件,重新涂刷耐盐雾的环氧底漆 + 聚氨酯面漆(雨季前完成,厚度不低于 80μm);
管道内壁采用喷砂除锈后,喷涂食品级环氧树脂,形成光滑防腐层,减少水分附着;
定期在阀门丝杆、接头等活动部件涂抹防水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既防止锈蚀卡涩,又不影响密封性能。
雨季的压缩空气系统管理,核心在于 “主动预防” 而非 “被动应对”。通过以上措施,可将水分对设备的危害降至最低,确保系统在高湿度环境下依然稳定高效运行,为企业生产连续性提供坚实保障。